top of page

Arduino 是一個開源的電子平台,以其簡單易用的硬件和軟件,成為學習電子和編程的理想工具。這個「組裝房屋到校工作坊」正是巧妙地利用 Arduino,讓學生在動手組裝紙板屋模型的過程中,親手打造一個智能家居的雛形。學生們將電路和各種傳感器安裝進模型中,學習編寫簡單指令,讓這個小房子「活」起來。
這個工作坊的核心,其實是讓學生親身體驗「智能家居」(Smart Home) 的縮影。智能家居是指利用物聯網(IoT)技術,將家中的各種設備(如照明、空調、窗簾、保安系統等)連接到互聯網,從而實現自動化控制和遠程監控的住宅環境。其目標是提供更安全、舒適、便利和節能的生活方式。
傳感器在智能家居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「五官」角色,負責感知環境的變化並觸發相應的自動化操作:

  • 舒適與便利性: 溫濕度傳感器能持續偵測室內環境,當溫度過高時自動開啟空調,或在濕度過高時啟動除濕機。光敏電阻則能感應戶外光線的強弱,在黃昏時自動亮起室內燈光,或在陽光過於強烈時自動關上窗簾。

  • 安全與防護: 紅外線人體感測器(PIR)不僅能用於「人來亮燈」的便利功能,更是家居保安的第一道防線,當偵測到異常闖入時,可以觸發警報並向屋主的手機發送通知。同樣,煙霧或氣體感測器能在偵測到火災或氣體洩漏的危險時,立即發出高分貝警報,甚至連動系統切斷氣體來源。

  • 在這個工作坊中,學生透過 Arduino 這個「大腦」來處理來自傳感器的訊號,並控制燈光或蜂鳴器等裝置作出反應。這個過程完美地模擬了真實智能家居的運作原理:由傳感器收集數據,交由中央系統分析決策,最終執行命令,從而實現一個能主動響應居住者需求的智能化生活空間。

到校工作坊_edited.jpg
bottom of page